何谓“雕母”

2024/03/13

 利用手工雕刻的母钱称雕母,亦称“祖钱”。用铜块或锡、铅块直接雕刻成钱模,铸钱时用祖钱作模,翻铸母钱。再将这些母钱颁发到各地,各地则用母钱制范铸币。六朝后造钱不再使用大型整体铜、石钱范浇铸,而改用母钱翻砂造型浇制,最初用铜、锡、牙、木等材料精心雕刻的母本,即为“雕母”。


 


祖钱的雕制需要十分精良,目前所见雕母都是金黄色的铜质,是质地优良的铜材。铜雕母的钱文很精美,字口深峻。雕母钱不见刀痕迹象,比同版流通的钱稍大些、厚重些。


 


雕母的制作亦非常精良,质地选用上等铜料。在《皇朝文献通考钱币考》一书中写到,中国各省铸钱均须“例由户局先铸祖钱、母钱及制钱各一文,颁发各省,令照式鼓铸之”。鲍康的《大钱图录》一书中记载,雕母“其穿孔非钱局人不能凿”。雕母的钱文非常精美,用手雕刻而成,文字细瘦高挺;字口深峻;笔划刚劲、有力;地章光洁,全身无铸造痕迹。穿孔大都是雕凿之后再锉光而成。雕母在铸钱过程中起规定钱式的作用,并在翻铸母钱时用于印模。雕母钱比同版流通的钱更大、更重,存世量非常稀少。


 


雕母钱被制成钱模后取走,工匠用熔化了的铜液浇铸在钱模上,待铸币冷却后开模,取出铸币加工打磨光清洁后即完成。宋、元、明、清时期,冶金技术和采矿技术的发展,带动了铸币业的发展。明清时期黄铜铸币开始盛行。黄铜是铜、锌合金。早期鉴定钱币含铜量多少,就将钱币掷于地上,听声断其成色,成色高的铜币,掷于地上有金声。除黄铜外,还有白铜钱,这是铜锡合金中锡的比例大的缘故,也有一种白铜钱是镍铜合金。



 雕母钱体积比母钱和流通钱大,母钱又比流通钱稍大,铜质也较好。只是因为母钱是由雕母翻砂铸成的,所以钱的外缘轮廓、字口都没有雕母深峻,各方面都比雕母逊色一些。


 


 古钱币爱好者应当把铁母和铁范铜区别开来,铁母钱是为铸造铁钱翻砂制成的母钱,再由母钱铸成流通钱,它和铜币实际上只是铸币材料的不同。而铁范铜钱,是在大批铸铁钱之前,先将熔化的铜液注入,以检查钱模的效果,因而这些铜钱称为试铸品,它是与铁钱形制完全相同的铜钱,这种钱流传极少。少部分的铁范铜,是钱监铜铁两铸,因铜钱的作价高于铁钱,钱监在铸铁钱的同时,也铸造少量铜钱以增加钱监的收益。


 


 不论是打造铸币还是范铸,都是一种手工业的生产方式,由此造成钱币品质的良莠不齐和铸造费的高昂。中国历代的铜钱,在形式上常有错范和流铜等现象,使钱币不整齐美观,在重量和成色上也是参差不齐。就是同一炉所铸的钱,重量也不一定相同,在成色上更是难以辨别。中国铸币史上的一次革命,是清代时期采用了机器铸币,新铸铜元制币整齐精巧,大受人民欢迎,而政府也从中获得大利。


 

雕母 

 

母钱

 


 

 

请输入认证码查询